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1章 剑秋仿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猜测,有一尊铜香炉。

    这尊香炉通体金黄色的皮子,看似黄金,实蕴藏经色,宝光溢彩,珠莹玉润,铜质金灿似火,黄银相渗,赤色密润,是混合精炼铜。

    造型非常简洁流畅,朝天耳,双耳窈窕,耳孔扁圆,耳尖丰硕,口薄壁薄,膛底稍厚,腹圆垂,足精巧,无处不工。

    卢灿单手擎足,另一指屈起,弹在铜炉腹壁,声音清脆嘹亮,颇有铜罄之音。

    好炉!

    卢灿已经断定,这是明末或者清初的官铸炉,当时只有官铸炉才会十二炼,也只有十二炼铜炉,才有如此清脆的声响。

    等他将铜炉翻身时,哑然失笑——自己竟然判定错误!

    款号为“大清顺治年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竟然是一尊佛供炉!

    这是顺治十八年,冀北的一位居家修行,法号超格的居士(自称比丘),敬献给当时的京东净觉寺的佛供——净觉寺位于玉田城北,属于皇家寺庙,被称为“京东第一寺”。

    这留款双行隶书,大方浅刻,工精字佳,疏朗明快,章法严谨。

    呵呵,自己竟然看走眼——如果这尊铜炉打上官款,自己一定不会怀疑!

    也是,当时民间私铸工艺,已经登峰造极。

    这尊铜炉,还有孪生兄弟,卢灿如果没记错的话,京城王世祥老爷子家中,只怕也有一尊,一模一样,留款也一致,只不过那一尊是冲天耳。

    王老手中的铜炉,来自清末民/国收藏家李卿丈先生。

    李先生在京城沦陷时,为生计故,曾经将家中所藏百十具铜炉,转给伪卫生局局长庞敦敏,以换取钱粮。

    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交易的中人是陈剑秋,陈在双方交易时,用家中藏品,偷梁换柱,顶替了李老先生藏品中几件精品,卖给庞敦敏,庞敦敏竟然一无所知。

    1951年,王世祥购买庞家诸多铜炉,他拿着名录去给李卿丈老先生看。当时李老爷子病重在床,一看,不对啊,好几只炉子对不上呢。

    两人这才发现陈剑秋在中间玩花招。

    王世祥千辛万苦找到陈剑秋的女婿仆人,得他告知,陈已经去世,有些铜炉已经被卖给美国人,剩下的则被陈剑秋的四个子女瓜分。

    好在这尊顺治款的铜炉,还在陈剑秋的后人手中,被王世祥收入囊中。

    此故事见王世襄《自珍集》。

    陈剑秋此人,张博驹老爷子在卢灿面前提过不止一次,他是民/国时期大藏家,京派作伪高手,尤其擅长书画伪作,而且低调无比。

    张老爷子对此人的评价是“民/国‘识不透’人物之一”,他数次提醒卢灿,购买字画时,一定要注意他的高仿赝品。

    铜炉不错,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和王老所藏的那具,并列展存?

    卢灿心思挺美的,笑呵呵拿起一幅卷轴,展开。

    打开卷轴时,他还兴奋异常。起文就见“攀龙髯而不逮,迸泪自天;奋螳臂以莫支,割肝出地……”这是《邺山讲堂哭烈皇帝文》横轴大稿。

    黄道周的大作!

    黄道周是哪位?晚明五士之首,著名的书法大家、画家、教育家。明末节烈之臣,隆武二年三月被清廷杀害。

    乾隆皇帝为笼络江南民心,曾赞誉黄道周为“一代完人”,忠孝节义俱全。此人在台岛、香江东南亚影响力非常大,台岛晋德宫现今还供奉黄道周神位。

    可是,卢灿越看越不对劲!

    虽然笔画结构临摹的非常神似,可是,这幅大作在卢灿眼中,依旧有多处破绽。

    黄道周的作品,在虎园博物馆中不只一幅,无论是小楷还是行书,卢灿都曾多次揣摩。

    他的小楷高古质朴,古拙奇崛,譬如虎园珍藏的黄道周狱中所抄写的《孝经》——他曾经在狱中抄写一百二十本《孝经》,卢灿曾在京城琉璃厂入手一本。

    他的行草书气势磅礴,具有纵横淋漓的豪迈之象。他的《行书赠倪元瓒叔侄诗轴》(也称《赠倪献汝叔侄诗轴》)同样被收录在虎园博物馆中。

    因此,黄道周的书法作品,卢灿基本能做到入眼即辨。

    这幅作品的虽然临摹精妙,可是笔锋露线弱,缺少提按顿挫,即使是转折,也是快速一带而过。构形松散,行间字距相等,章法少序,由此缺失气韵和气势。

    伪作也!

    急匆匆将转轴全部打开,让丁一忠和卡福帮忙托住两边,拿着放大镜逐一寻找。

    果然,这位作伪者还算有良心,在装裱一侧的贴隙中,隐隐透出“剑一”两字。

    卢灿想要骂人!尼玛,真是见鬼了!

    刚刚想到陈剑秋,紧接着就能碰到!

    这幅书法作品,就是陈剑秋的仿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