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0章 窃贼大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你有心处理这些物品,我有意收购,那么,就没必要玩虚头。”

    “我能给你一个市场最高价,把这些物品包圆,但是,我不希望听到你的漫天要价!如果真的那样,我只能一件件挑拣,相信剩下的那些,你想要出手……更难。”

    这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大威胁。

    卢灿提出的包圆,让阿方索很心动,毕竟,对方要是挑走三五件精品,自家的藏品,档次立即下降一筹,再想要出手,更难,毕竟此时在欧洲,对中国古董,若非博物馆,一般藏家都不会感兴趣。

    “那……你全部看完,我们再议价?”他迟疑片刻,算是同意卢灿的提议。

    开干!

    卢灿和丁一忠,一人一根撬棍,啪啪啪,将所有木箱全部打开。

    十四件新郑大墓青铜器,都在这里!还有一箱子是资料,全是德文,卢灿不认识。听阿方索介绍,都是他爷爷研究这些青铜器的结论。

    不管怎么说,康斯顿都算是研究中国青铜器方面的权威人物,这些资料还是很有价值的,卢灿也打算带回博物馆。

    还有两箱陶器,合计六件,如果估测没错,当时康斯顿安排人偷盗三只大箱子时,都是密封好的,偷盗者来不及观察,其中两只木箱盛装的是新郑青铜器,另有一只盛放的是新郑大墓中出土的陶器。

    有金石在前,卢灿自动将陶器放在一边,他粗粗扫一眼,这些彩陶器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沙红陶,他立即放弃这一想法。

    这六件彩陶,一钵、两盆、一瓮、一甑、最为突出的是那尊双耳尖底瓶。

    尼玛!没看错的话,是仰韶红陶!

    仰韶红陶怎么会和新郑大墓青铜器混在一起呢?其实分析一下就明白。

    仰韶文化的中心点在什么位置?中原渑池!

    哪一年发掘的?1921年!

    仰韶文化的最初发掘者,是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他在中国期间,曾经三次发掘仰韶文化遗址,时间横跨十五年,一直到二战爆发。

    他发掘的各类仰韶生活用品,包括大量石器、陶器和部分骨器、蚌器等,合计十九大箱。在发掘过程中,适逢中原博物馆筹建,中国官方便调集部分仰韶文物,填充到新成立的博物馆中。

    二战后,这些物品也被装箱运走,结果被偷盗,现流落法国。

    单论价值,陶器自然比不上青铜器,可要是论研究性,两者还真的不好比。卢灿忽然想到,阿方索刚才之所以同意自己的提议,八成就是对这几件陶器信心不足——古陶器在古董市场是卖不出去高价,这是一定的。

    得,还是别太关注,否则被那老家伙瞧出——短板不短,那自己就真心不好还价。

    卢灿的眼角余光觑了对方一眼,果然,那老家伙正盯着自己呢。

    他连忙装作吃惊的样子,弯下腰,从这些陶器中取出那件双耳尖底瓶,“咦,这里怎么还有一些破陶器?这造型真够怪的!”

    这话说得,真是昧良心啊!

    多富有智慧的造型,被自己睁眼瞎说。

    双耳尖底瓶,是仰韶陶器文化中的经典代表,前后发掘十多件,可见是当时被广泛用到的器物。

    手中的双耳尖底瓶,高四十厘米,口径在六厘米左右,腹部直径在三十厘米,泥质红陶,杯形小口,细颈,深腹,尖底,腹偏下部置环形器耳一对,腹中上部拍印斜向绳纹。

    整个像一根萝卜。

    为什么会有双耳尖底这种奇怪的造型?

    这是取水器,其底尖,容易入水;小口,搬运时水又不容易溢出;汲水时,将绳子穿过瓶子的双耳,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汲满水时,瓶口向上并保持平衡。

    它可是公元前五千年的产物!多有劳动智慧!

    卢灿这次碰到对手,他的“装”似乎在阿方索面前无用,对方就那么站着,看你表演。

    对方的表情弄得卢灿有些心虚,算了,还是别说了,说的越多破绽越多。他很果断的将这件双耳尖底瓶,重新塞会木箱。

    目光再度回到眼前的另外十二件青铜器:

    牢鼎一尊;三虎足青铜盉一尊;青铜短剑和青铜矛各一;青铜盖壶一尊带链;青铜车马器一方,带夔纹;铜错金嵌绿松石带钩一件;青铜错金银蟠虺纹剑一柄;青铜豆一尊……

    都是好东西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