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王宫里的辩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老僧深感佩服,老僧认输。”

    玄奘忙合掌道:“多谢大师夸奖,大师所讲,令玄奘受益非浅,何言认输?是玄奘应该认输才对。”

    国王非常高兴:“二位大师都不必过谦了,本王已经为你们的才华惊佩不已了。玄奘法师远行至此,这机缘殊为难得,还有哪位大德想要请教的?”

    此时座中有大乘学僧毗戍陀僧诃,萨婆多学僧苏伽密多罗,僧祇部学僧苏利耶提婆等多人,他们都是道业坚精、多才善解的著名论师,虽然对玄奘的才学也极佩服,但听到僧伽耶舍大师这般称扬,还是觉得有些过了,心中颇为不服,于是纷纷发论诘难。

    玄奘不慌不忙,一一作答,国王见他气定神闲,酬对应答无一不恰到好处,且态度谦恭有加,不禁敬佩不已,连连夸奖:“好学识,好辩才!”

    这时,一个大臣进来禀报道:“臣谨遵我王吩咐,从婆罗门子弟中挑选出二十名好学严谨、字迹端正的年轻人做抄书手,现已在殿外等候。”

    “好!”国王爽快地说道,“玄奘法师远道而来,只为取经求法,我迦湿弥罗虽说不是什么大国,经本却还齐备。这二十名抄书手,便是专为法师挑选出来,将我国中存放的经书全部抄录一份给法师。另外,本王再增派侍从五人,供法师使用,一切所用文书纸墨材料,概由皇家供给。”

    玄奘连忙起身:“多谢大王。”

    走出王宫时,玄奘隐隐听到几声议论:“僧伽耶舍法师和王上为何对这个异乡僧侣如此看重?还专门指派婆罗门给他抄书,也太过了些吧?此人虽有些辩才,但在学问上却未必有多强。”

    “可不是嘛,你看他从头至尾都没有使用因明,显然是没学过这个。”

    “连因明都没有学过,算什么学者啊?”

    “而且你听他讲话慢条斯理,看似稳重,其实是边想边说,口音还奇怪得要命!”

    “真是难以想象,僧伽耶舍大师居然会迁就他,要我说,他这个样子去参加正规辩论,非被割了舌头不可!”

    玄奘很是惊讶,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有这种“凡夫僧”啊,连佛国都不能例外。

    那些僧侣见玄奘走过,全都停止了议论,看过来的眼神中却带着几分鄙夷之色。面对这样的目光,多数人都承受不住,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自惭形秽。然而玄奘经过这漫长的西行之旅,什么样的人和事都见过,对此反而不介意,只冲他们微笑点头,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飘然而去。

    他不介意别人说什么,不过,这些僧侣议论的内容倒是有些进入了他的心坎。他留在迦湿弥罗,确实是想系统地学习梵文梵语和“五明”大论。

    迦湿弥罗国具有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深厚的佛学底蕴,这些,是玄奘来之前就知道的。而在阇耶因陀罗伽蓝,僧伽耶舍长老与玄奘闲谈时就说得更多了——

    “迦腻色迦王在位时,贵霜王朝国力强盛,为了教化四方,迦腻色迦王大力推行佛教,每天延请一个僧人进宫为他说法讲经。法师你也知道,当时的佛教已经分成很多部派,各部派之间互不服气,相互攻击,这给佛教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国王对此也是深怀疑虑。后来,胁尊者就给迦腻色迦王提出了一个建议,利用王国的权威召开一次佛经集结大会,以正本清源。迦腻色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刻下令召集全印度的高僧,来迦湿弥罗接受供养,集结佛法。”

    这个典故,玄奘早在迦毕拭国就已经大致听说了,这回听僧伽耶舍长老再次提起,且讲得更加细致,便认真地往下听——

    “各地高僧毕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却也难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他们以辩经为名,每日里吵闹争执、没完没了,整个会场被搅得混乱不堪。为使法会继续下去,迦腻色迦王决定从数千名僧人中挑选出一些真正有才学的高僧来进行佛典集结。经过繁复而又严格的选拔之后,四百九十九位僧人被留下。”

    说到这里,僧伽耶舍长老突然停了下来,问道:“法师你知道阿育王时期的第三次佛典集结,是由多少高僧完成的吗?”

    “五百位,”玄奘答道,“这就是五百罗汉的由来。”

    “正是,”僧伽耶舍道,“迦腻色迦王希望能够仿效阿育王,因此还需要再找一位高僧,以凑足五百之数。”

    需要如此吗?玄奘暗想,佛门弟子,何必如此着相?

    但他没有说什么,且听僧伽耶舍长老继续讲下去——

    迦腻色迦王觉得这迦湿弥罗又热又湿,恐怕不适合那么多圣者居住,于是便想将结集地点设在王舍城大迦叶结集的石室之中。

    胁尊者对他说:“不必如此。那里外道众多,异说纷扰,应答辩论尚且忙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撰写论文?依聚会众僧的意见,还是喜欢这迦湿弥罗,这里四周山岭坚固,田地肥沃,物产丰饶,并有药叉守护,乃是贤士圣者奔趋之地,神灵仙人活动之所。”

    其余众僧的意见也均是如此,异口同声地说道:“就这里最合适。”于是,国王自然采纳了大众的意见。

    这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沙门来到国王专为集结佛经而修建的寺庙门前,要求参与佛典的集结。

    众多的高僧罗汉都瞧不起他,对他说:“你烦恼尚未除去,议论荒诞不经,还是先回去好好修行几年再来吧。”

    谁知这个沙门却不屑地说道:“各位贤士对于佛法,想必已经没有了疑惑之处,正要撰写正确经论,准备代佛陀施行教化。我虽然看上去不学无术,但也略知佛法的精微要言,三藏的深奥文字,五明的至高真理,我也曾深入研究,得知其中要旨。”

    众罗汉道:“年轻人,讲话不可如此狂妄。你应该退到静处,赶快证得无学圣果,然后再来这里,为时也不算晚。”

    那沙门哈哈笑道:“我要想证得圣果,就像打个喷嚏吐口水一样容易。但我立志追求的是佛果,却不会像你们那样,专走偏僻小道。你们若是不信,我现在就把这个线团抛起,在它尚未坠地之时,我必当证得无学圣果。”

    众罗汉当然不信,斥责道:“狂妄自大的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啊!”

    于是那沙门向天抛出线团,空中立刻便有天神现身接住,对他说道:“你在做什么?你当在今生证得佛果,然后继任弥勒之位,三界之中最为尊贵,一切生灵都将仰赖于你,为什么却要在这里证此小果?”

    见此情形,众罗汉不由得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赶紧向他谢罪,尊奉他为上座,凡有所疑义,都来请他来裁决。

    这个来砸场子的青年沙门,就是著名的世友法师。

    随后,世友法师同其余四百九十九位高僧一起,编纂了三十万颂的论书,总计九百六十万字,详细解释了佛法三藏,一切主体、枝节,无不彻底研究,深奥、浅显之处,也全都详细探讨,将原本纷乱繁杂的佛经重新统一起来。

    迦腻色迦王自然十分高兴,随即下令,将佛经镂刻于铜牒之上,再封存于石函中,又专门建造了一座佛塔,用来保存经典。然后,他便率军返还首都犍陀逻,走到西门之外,面向东方跪下致敬,并将这个国家全部施舍给佛教僧徒。

    这个说法与《国志》上所说的不太一样,但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迦湿弥罗是被圣王施舍给僧侣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