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各有算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架空夏祥,让夏祥为他所用,再不济就是让夏祥被崔象死死压制,动弹不得,却从未想过要夏祥的命。柳长亭到底是京城来人,心狠手辣,动不动就要取人性命,而且还是堂堂的朝廷命官的性命。

    “柳员外,先不要急于如此,夏县尊虽然可恨,却还是有可取之处,且给他一次机会再说。”谢华盖呵呵一笑,手中佛珠抖动数下,“候相公将许多反对新法的大员逐出京城,罢官或是贬谪,也并没有取他们性命。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就连三王爷也说了,让夏祥来真定担任知县,也是给他一次认清好人坏人看清孰是孰非的机会。三王爷惜才呀,从长远计,他日后若是登上大宝,也要忠臣良将辅佐才能成就不世之功。”

    “不可乱说。”崔象威严地说道,“如今皇上春秋正盛,以后怎样,不能妄言。身为臣子,当谨记臣子本分,不要妄议皇上和诸位王爷。”

    柳长亭暗骂一句老狐狸,心说都是在为三王爷办事,一条船上的人,还装什么装?现今谁不是在赌皇上归天之后三王爷继位,若三王爷在几位王爷之中实力最弱继位的可能性最小,你崔象会对三王爷惟命是从?不要以为你身为清河崔氏之人,就可以在三王爷和其他王爷之间左右逢源。要是立场不坚定,哼哼,区区一个五品知府,三王爷说不要就随时可以不要。

    谢华盖轻描淡写地一笑:“崔府尊言重了,谢某和柳员外并非朝廷命官,私下说说朝廷之事,不过是街谈巷议,当不得真。”

    “谢员外不必说得这么客气,崔府尊若是一心追随三王爷也就算了,若是暗中还和景王、四王爷或是五王爷有什么来往甚至是交情,不小心被我兄弟二人知道了,那就对不住了,我兄弟二人一定会向三王爷说个清楚。”柳长亭的话就远没有谢华盖的话委婉和客气了,三分警告之中有七分威胁之意。

    许和光脸色为之一变,当即想要发作,却被崔象的眼神制止,崔象呵呵一笑,笑容淡然而从容:“柳员外的话就太见外了,本官虽出身清河崔氏,却一向以平民自居,从不认为本官是什么世家子弟。本官入仕以来,每次升迁都是承蒙三王爷厚爱,三王爷对本官的厚爱,本官铭感五内,片刻不敢忘怀。”

    柳长亭对崔象的一番表态还算满意,微微一笑:“柳某的眼中只有三王爷一人,说话若有得罪之处,还请崔府尊海涵。”

    崔象摆手一笑:“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过话又说回来,本官年老多病,早有了告老还乡之心,真定知府任满,本官就向皇上辞官,回清河当一个诸事不用操心的富家翁,也是很好。皇上厚待百官,薪俸甚厚,本官当官并不是为钱,所得薪俸分文不取,全部捐赠太平惠民局,以资救助百姓之用。”

    柳长亭和谢华盖对视一眼,二人微露愕然之色。崔象的话夹枪带棒,不轻不重地还了一击。言外之意就是,若是三王爷不用他,他也无所谓,崔氏家产丰厚,他衣食无忧,致仕回家,也是丰衣足食的员外。况且他现在确实体弱多病,对于仕途,也没有太多留恋。

    太平惠民局是大夏官办药局,配有专门的大夫为贫穷的百姓治病抓药,分文不取。所有费用皆由官府承担,崔象身为知府,本俸、职钱加上“公使钱”(特别办公费)、职田租金及各种补贴,少说也有五百贯上下。五百贯,相当于一户普通人家收入的近两百倍。

    “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人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可见山民卖柴每日可得1一百文。而佣工则是“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钱,以给炊烹”,也是日收入百文左右。渔民“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朝飧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日入百文。妇人“为乡邻纺缉、漧濯、缝补、炊爨、扫除之役,日获数十百钱,悉以付姑”,也是百文上下。

    日入百文,月入三千文,也就是三贯,可供一家四五人生活之用。知府月入五百贯,年薪俸六千贯,养活府里上下百余人绰绰有余。

    许和光虽是崔象的妻弟,在感情上和崔象更近,但他既非出身世家,又不是五品大员,还一心想当上知县、知府,一路高升,也听出了崔象之话有几分赌气成分,却也有心灰意冷之意,不由急了:“柳员外、谢员外,崔府尊只是一时情绪低落,并非真的不想为朝廷效力。对吏部侍郎一职,崔府尊期待已久。”

    崔象意味深长地看了许和光一眼,想说什么,又摇了摇头,许和光表现得太过急切和明显了,失之于沉稳,就少了和三王爷讨价还价的筹码。

    “崔府尊不过是偶感小恙,不日就会痊愈,朝廷和三王爷,还多有需要崔府尊之处。”谢华盖不想让气氛闹得太僵,忙出面打圆场,许和光还好,可以任由他们摆布,崔象毕竟系出名门,就算世家已经没落,没有傲骨也还有傲气。

    一边说,谢华盖一边朝柳长亭使了一个眼色,在夏祥没有被他们左右之前,崔府尊是压制夏祥的最有效力量。

    柳长亭想起三王爷对他的叮嘱,也就见好就收:“崔府尊薪俸全部资助太平惠民局,当真是大善人。柳某佩服,以后当向崔府尊学习。”

    崔象谦虚地摆了摆手,想缓和一下气氛,忽然来人禀报,连若涵派人送来了一把椅子。

    “椅子,什么椅子?”崔象十分惊讶,愣神片刻又想起了什么,又说,“带进来。”

    柳长亭和谢华盖也十分奇怪连若涵为什么会送椅子给崔象,椅子抬了进来,和平常的椅子样式并不同,只是却是一把竹椅。椅子下面本该镂空之处,却多了两层抽屉。

    送椅子之人是连若涵的小厮,小厮年刚弱冠,一身道衣,向崔象介绍了椅子用法之后,飘然而去。

    “原来是灸椅。”柳长亭闻到了椅子下面飘散出来浓浓的艾草香气,想起了在京城所见之椅,不由奇道,“早先在金甲先生之处见过此椅,人坐在上面,下面点燃艾绒,用艾草之阳气润体,可以固本培元。皇上病情得以好转,全因金甲先生的炙椅炙床之功。怪事,连若涵怎会制作灸椅?此椅功效卓著,崔府尊得了此椅,病情大好,指日可待。”

    谢华盖当时也曾亲眼见到炙椅,只不过只是匆匆一观,未曾细看,现在摆在眼前,按捺不住好奇之心,围着炙椅转了数圈,打开了抽屉研究片刻,不解地问道:“不过是在椅子之上多了一些透气孔,下面两层抽屉,一层放置艾绒,一层放置炭火,并不难,为何非要让连若涵制作,谢某也能在三天之内制作一把。”

    崔象一脸欣喜,坐在炙椅上试坐,十分满意,手扶在扶手上,感觉有异,低头一看,扶手上有字,是好景常在四字和好景常在的标识,不由一笑:“连小娘子对于宣传好景常在不遗余力,倒还真是一个聪明的女子。谢员外这你就不懂了,炙椅看似简单,透气孔的大小和排列,两层抽屉的间距,艾绒的用量和火候,还有椅子的材质和形状,等等,里面有许多学问,并不简单。”

    柳长亭点头赞同崔象的说法:“谢员外,隔行如隔山,医道之上的事情,我们不懂,就不必非要插上一手了。柳某有一事不明,崔府尊和连若涵是什么关系,连若涵到底是什么来历?”

    崔象抚须不语,斟酌半晌才说:“也罢,倒也不怕你们知道,连若涵和本官系出同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